第22章 第二章●第三节
昌平时代273年,霍蒹葭入了辰州。
当时,百姓耕织渔猎,集贸易货,无不安居乐业。夜间,霍蒹葭于山头望向山脚邑镇,看那璀璨灯火,人头攒动,只觉此处繁华不亚于寰洲。真真一片歌舞升平,四海安定之象。
说到了辰州,就不得将辰州当日世情稍述一二。
鱼刀草老人望着小榆儿。原来适才这家伙也醒了,虽瞧着窗外,但竖着耳朵听得仔细。
这辰州之地原本一片南夷之地,隶属于寰洲。那里山深林广,瘴气遍地,鲜有人至,只有些许未开化之民长居于此。
这个我知道。天青地白想。辰州由来,我翻阅过许多野史,倒是略知一二。
小榆儿认真听着,鱼刀草老人也继续说道,话说那是八百多年前,寰洲当政的是细辛王。其当政时,横征暴敛,荒淫无度。直如硕鼠一般,啃着民脂民膏。
当是时,苍天不仁,三年大旱,民不聊生,细辛王赋税不减反加,又强征数万劳力为他修建离宫别馆。
可怜那些汉子,被强征徭役,日日忍艰负重,动辄鞭笞虐待,便如蝼蚁猪狗一般,不不,连蝼蚁猪狗都不如,不两年,两万人便病的病,死的死,伤亡过半。
一忍再忍,忍无可忍之下,便有人合议着要反。带头的是杜、杨、霍、洛四个异性兄弟。众汉合谋杀了二十余位督工,放火烧了颇具雏形的行宫。连夜逃了。不久,追兵便至,众人一路逃,一路所见,俱是荒凉之景。
逃回原籍,少不得有当地官员缉拿,逃往外乡,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。于是,众人约好,各自回家,携了妻小老人,就往东边去,索性逃往那蛮夷之地,躲避乱世。
约有五千余人在杜、杨、霍、洛四人带领下,泅过了碧霞渡口。当是时,辰州尚是一片不毛之地,未命名也。杜家的领头人原籍寰洲辰县,便将碧霞渡口之东的那片广袤之地命名为辰州。他们避乱世于深山老林之中,过着刀耕火种的蛮荒人生活,加之瘴毒甚猛,恶兽横生,不几年,一万余人锐减为千余人。
辰州虽乃吃人之地,但苛政猛于虎也,好在免了苛捐杂税,繁徭苦役。约百年后,在杜、杨、霍、洛四家后人的带领下,高楼平地而起,瘴地变成了良田,瘴毒也慢慢驱散。
又百年的繁衍生息,渐渐站住了脚,且颇成气候。辰州先民们汲取了当日逃难避苛政与王权的教训,决定辰州地界之内永不立王,不设王权。
起先领头的四大家划分了领属之地,四大家互相制衡,各自管理所辖土地内事务。四家中选出一家统筹规划大局,抵御外辱。且这总理事务的这一家需在家内选出一盛德大行之人,代行“君”职,设定颁布律法,发号施令,另三家协理听命。
理事之权每百年一换,四家轮值,为不让一人独大,权利泛滥。
是以辰州无国却有家,无王却有君,无社稷却有江山,无黎民却有百姓。
且四家划分了辖地之后,广招贤士,授予职务,管理封地里的百姓。且每家封地都有用兵权。四家都在辖地中实行镇邑制,五里一镇,两镇为一邑。镇下又细分为各乡村。邑镇内的开销由各家分管。...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